概况 阿昌族是云南省特有民族。我国阿昌族总人口为3.9万(2010年),居于云南省的有3.8万人,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、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、九保阿昌族乡,其余分布于芒市、盈江、腾冲、龙陵、云龙等县市。
阿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,语支待定。阿昌族一般兼通汉语、傣语,使用汉字。
风俗文化 阿昌族在栽秧、秋收等农忙时多与亲戚、邻居换工互助,稻谷收进家时,要“尝新”。这一天人们吃饭时要先喂狗,以感谢狗将谷种带给他们。阿昌族人民喜欢在田间地头、山上一边劳动一边唱山歌,自娱自乐。如果遇上过路人,对方接唱时,就可以对唱几个小时,乐此不疲。
阿昌族饮食嗜酸,也喜食烧烤类食物。户腊撒的“过手米线”、梁河的黄花粑粑及生片石姜等是较有特色的民族风味食品。阿昌族喜欢饮酒,多数人家都会自酿米酒。
各地的阿昌族服饰稍有差别,如户撒阿昌族男性青壮年喜欢包白色包头,梁河的男性青壮年则喜欢包黑色包头;户撒阿昌族女性的服饰,均与附近傣族的很相似;腊撒、梁河两地妇女上衣为长袖圆摆对襟衣,下着筒裙,也配戴银项圈、银手镯等饰物。现代的阿昌族服饰以裤子代替了筒裙,还改良了包头布。
阿昌族多居住在坝区和半山区。村寨一般选择在阳光、水源充足的地方。典型的阿昌族住房是正房加两纵厢房、一堵照壁的“四合院”。一般为土木结构的瓦房或砖木结构的瓦房,有的还建砖混结构的平顶房。正房讲究坐向,住宅大门保持“迎山开门”的古风遗制。正房中间为堂屋,设有神龛、火塘,是饮食、取暖、会客祭祀的场所,堂屋内的火塘长年不熄。
户撒阿昌族的节日比较多,有赶摆、泼水节、进洼、出洼、烧白柴、火把节、换黄单、过新年、浇水花等,有些节日与宗教信仰有关。“做摆”活动盛大隆重,是各村寨及阿昌族与其他民族民间交往的重要方式。
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是“阿露窝罗节”。它是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,将原梁河地区阿昌族纪念传说中的人类始祖遮帕麻与遮米麻的节日“窝罗节”与陇川户腊撒一带阿昌族传统的佛教“会街节”统一起来的节日,“阿露窝罗节”于每年公历3月20日—21日举行,届时各地阿昌族欢庆佳节,各村寨、各支系互派代表,共祝佳节。
受多元文化的影响,阿昌族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状态。梁河、潞西、龙陵一带的阿昌族,信仰原始宗教、崇拜祖先。陇川户腊撒一带的阿昌族,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。
户撒的阿昌族人民打铁、制刀的技术很高,打制的铁器经久耐用。特别是长刀、尖刀、砍刀、菜刀、剪刀、拒斥镰刀等,其中以“户撒刀”著称于世,颇为当地各族人民所喜好。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阿昌族村寨还存着传统习惯法和村规民约,如家庭婚姻及财产继承、土地使用、劳动互助、村风村纪、公益事业等,它们有的是口传,有的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,它对传承民族文化、指导人们行为规范及协调民族内部社会秩序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资料来源:云南省人民政府